

广东伟伦律师事务所珠峰刑辩团队的《刑事控告助力企业保护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产品获惠州市第三届法律服务产品大赛三等奖、十大优秀法律服务产品。本文将系统介绍该产品,并为客户提供知识产权刑事控告实务要点指引。
国家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的刑事保护
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的重要资产。遭受知识产权犯罪损害的企业往往损失惨重,甚至可能出现重大经营困难而面临破产、倒闭。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是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打击知识产权犯罪、维护市场秩序、鼓励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两高先后出台《关于修改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决定》《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等司法解释来规制知识产权犯罪。2023年,全国人民检察院共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8万人,同比上升40.8%。立法和司法的变化表明了国家推动知识产权严保护、强保护的决心,以及从严打击知识产权犯罪的趋势。
违法成本低,维权却很难
数字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犯罪出现了科技化、隐秘化、组织化的特征,给知识产权的刑事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靠权利人一己之力难以及时收集证据,有时候可能连犯罪嫌疑人(控告对象)都无法确定,更难提供证据初步证明有犯罪事实发生,符合公安机关受案条件。公安机关面对专业性强、疑难复杂的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囿于办案人手不足、经费有限等客观原因,在有限的办案期间内也可能出现侦查僵局,无法全面搜集固定证据证明已经达到“确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立案条件。
企业面对知识产权犯罪的三大痛点:取证难、立案难、维权周期长。除此以外,不少被害企业也害怕因为报案导致企业的二次损害(二次泄密)或者使企业陷入舆论危机。针对上述痛点,本法律服务产品均可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系统性的刑事维权服务方案以及危机处理预案。
知识产权刑事控告律师业务事项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具体地又可细化分为十项服务流程(详见流程图)。
产品价值
★为知识产权犯罪被害企业提供综合性法律服务方案,包括:刑事控告专项服务、危机处理应对服务、追赃挽损服务。
★有效解决被害企业刑事维权难的痛点,通过最有强制性、威慑性的手段来惩治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
★通过专业律师指导,避免出现企业草率报案却因无相应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发生,导致公安机关不受理或不立案侦查,错失战机。
★通过专业律师介入,配合、指引、监督公安机关侦查活动,提出侦查思路、建议侦查方向、提出法律意见,协助收集、固定重要证据,避免出现侦查僵局,提高受案、立案成功率。
★通过刑事、民事手段组合拳,最大限度维护被害企业的合法权益,有效挽回企业经济损失。
➤曾代理某公司控告xxx侵犯商业秘密罪案,入选2017年度广东省检察机关十大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曾代理深圳某大型企业控告xxx侵犯商业秘密罪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
知识产权刑事控告实务要点指引
(一)企业遭受知识产权犯罪该向谁报案?
(二)报案前需要准备些什么材料?
(三)报案后,案件流程是如何推进的?
(四)如果公安机关决定不予立案了,该如何救济?
(五)专业律师介入知识产权犯罪的控告案件,能为客户做些什么?
(一)企业遭受知识产权犯罪该向谁报案?
1.报案地域选择:尽量选择被害人(权利人)所在地
当企业发现自身知识产权遭受犯罪损害,应及时固定证据,可以由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或者委托诉讼代理人,向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进行报案。
刑事案件一般由犯罪地公安机关管辖。以假冒注册商标罪案件为例,企业可以向侵权产品制造地、储存地、运输地、销售地,销售侵权产品的网站服务器所在地、网络接入地、网站建立者或者管理者所在地,权利人受到实际侵害的犯罪结果发生地的公安机关报案。在实践中,基于权利人作为被害人处于弱势一方,出于报案便利角度考虑,建议尽力争取在被害人所在地就近报案,力求顺利受理。
2.具体应向公安机关的哪个部门报案?
根据《公安部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规定》,知识产权犯罪类案件通常由公安机关的食品药品侦查局管辖。实践中,权利人可以前往犯罪地所属辖区的公安分局、市公安局的“食药环”侦查大队、支队前往报案。
(二)报案前需要准备些什么材料?
公安机关受理刑事案件,需要报案人提供证据初步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发生。以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为例,报案人报案或者控告时,应当提供以下初步证据,证明被控告人涉嫌侵害商业秘密犯罪:
1.商业秘密具体内容及载体;
2.商业秘密的权属证明材料;
3.商业秘密不为公众所知悉的鉴定意见或者专家意见;
4.商业秘密具有商业价值并采取了相应的保密措施;
5.被控告人的身份信息、被控告人实施了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相关线索及证据;
6.初步证据证明已经达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修改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决定》的立案标准: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损失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因侵犯商业秘密违法所得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直接导致商业秘密的权利人因重大经营困难而破产、倒闭的;其他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形。
报案人可以一并提交被控告人使用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与其商业秘密相同或者实质性相同的证据。
(三)报案后,案件流程是如何推进的?
公安机关在接受企业报案、控告后,应当制作受案登记表和受案回执,并将受案回执交给报案人。在接受报案人提供的证据材料后,公安机关还应当登记并制作接受证据材料清单。
在受理案件后,公安机关应当立即进行审查,并在七日以内决定是否立案;对特别重大、疑难、复杂或者跨区域性的线索案件立案审查时间可延长至三十日至六十日。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公安机关经审查决定不予立案的,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
因此,实践中,控告人通常在收到公安机关受理回执后的三十日内(至多六十日内),可以收到公安机关立案或者不予立案的通知。
(四)如果公安机关决定不予立案了,该如何救济?
1.对于不予立案决定不服,可以向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的法制部门申请复议。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九条的规定,控告人对不予立案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不予立案通知书后七日以内向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后三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并将决定书送达控告人。案情重大、复杂的,公安机关可以延长复议时限,但是延长时限不得超过三十日,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2.若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法制部门维持不予立案的决定,可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核。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九条的规定,控告人对不予立案的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后七日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核;上一级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复核申请后三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对上级公安机关撤销不予立案决定的,下级公安机关应当执行。案情重大、复杂的,公安机关可以延长复核时限,但是延长时限不得超过三十日,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3.当复议复核均维持不予立案,还可向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的同级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
若报案人申请复议、复核后,两级公安机关均维持了不予立案的决定,或者报案人错过了启动复议复核程序的时间,报案人还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的同级检察机关提出申请,开展立案监督。检察机关经审查后: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决定正确的,答复控告人不立案的依据和理由;经审查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
(五)专业律师介入知识产权犯罪的控告案件,能为客户做些什么?
1.更全面的危机处理应对、刑事控告策略准备:在接受委托代理后,可第一时间形成危机处理应对方案,帮助企业减少进一步的损失。指导客户针对知识产权类犯罪构成要件,提供、搜集固定证据,通过全面审查案件证据材料,制定具体的法律服务方案、刑事控告策略。
2.更完善的刑事控告证据准备:指导企业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就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如被侵权产品的同一性鉴定、密点非公知性鉴定、经济损失鉴定;或指导企业就证据保全等进行公证存证;或协助配合企业借助行政机关执法固定涉商标权、著作权类违法犯罪案件的证据。
3.有效提高权利人在刑事控告案件中的参与度:与办案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渠道,配合办案单位调查取证;与办案单位沟通侦查思路、侦查方向,提出法律意见,避免案件陷入侦查僵局;充分行使监督权,监督办案单位认真履职、积极取证,依法立案、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